在古代,春节是对立春节气的简称,作为节日则又称为上日、元日、朔日、元正、正日、正旦、正朝、三元、三朔、三朝等。
天水自古民风纯朴,过年习俗特色浓郁,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,杀猪、宰羊、磨豆腐、煮酒(自酿甜酒),办年货、扫房、搞卫生、二十三送灶,接着蒸馍做菜制新衣。
除夕日上午赶抢集,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、贴窗花、挂年画、贴门神、装饰庭堂。接纸、续香、守岁、迎喜神、拜年、粘五福、朝观、倒灯、朝人宗庙、游百病,五花八门,风格独具。
穿插其中的文化活动如高台、高跷、马秧歌、黑社火、跑旱船,舞狮子等更是五光十色,丰富多彩。但是,这些年来,其中的一些习俗却正在濒临消亡的困境。
春节的习俗、或者说年味,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,也就是俗话常说的“过了腊八就是年”。
腊月八
过腊八节最早源于秦惠文王(公元前326年)创设的“腊祭”,天水俗谚:“腊月八,啪沓沓。有米饭的吃米饭,没米饭的掐娃娃”。其中包含着天水独具的习俗。是日,天水习俗有三项:
1、迷心饭:迷心饭为米饭或撒饭,传言吃了它就可以迷(糊)住心,不再考虑任何事情,而一门心思地办年过年了。迷心饭亦即风靡全国的吃腊八粥。
吃腊八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,一说释迦牟尼当年苦修时,瘦如枯柴,某牧女盛了一碗乳粥给他喝,他因此恢复了精力,并得道成佛。后世佛徒因了这个故事,便称腊八为“成道节”。
宋吴自牧《梦梁录》云:“自冬至后戍日,数至第三戍,便是腊日,谓之君王腊。此月八日,寺院谓之腊八,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,名曰腊八粥,亦设红糟,以麸乳诸果芋为之供。僧或馈、送檀施贵宅等家。”
一说朱元璋幼年贫困,在饥肠辘辘时,与伙伴们拼凑了一些大米、粟米、红枣熬粥,后来当了皇帝便命御厨在腊八日为他熬这种粥喝,民间便称此为腊八粥。至今天水乡下吃腊八粥时,还要舀出一碗,置在正屋供桌下,直到正月初一早上迎来喜神后,给牲畜拌草。
2、掐娃娃:在过去,人们生活困难,吃不上腊八粥,就“掐娃娃”,此俗今已无存。但是,它是不是秦汉大蜡大傩驱鬼的遗留呢?
《玄中记》云:“颛顼氏三子俱亡,处人宫室,善惊小儿。”
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注引《汉旧仪》亦云:“颛顼氏有三子,生而亡去为疫鬼,一居江水……,一居人宫室区隅,善惊小儿。”
大傩是一种很盛大的节日驱邪活动,应是公众性活动,作为家庭,可能就是掐娃娃大佬们都在玩{精选官网网址: www.vip333.Co }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!。
3、打腊疙瘩:天水乡下在腊月八这一天清晨,人们早早起床,奔向山泉处挖冰块,俗称挖腊疙瘩。相传在挖来的腊疙瘩上就可以预测来年庄稼的丰歉。
如果冰块上冻结成的图像像小麦、预示来年小麦丰收;像玉米,预示玉米丰收,像哪种作物预示哪种作物来年必然大丰收,在安排新春的农事时便多播种此种作物。
腊疙瘩一部分放置在正堂里供桌下,一部分埋在厕所的干灰里。此俗源起极为古老,它缘于冬季祭水神和汲新水淋浴祓禊的仪式。
腊月二十三
1、杀献灶鸡:这一天,天水习俗必得杀鸡献灶,这跟全国各地一样。
如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下篇卷二载:“旧历腊月二十三日,俗谓小年节。是晚各村各户,无不祀灶神者,名曰祭灶。主祭之人,必为家长。礼拜时身后跪一幼童,双手抱一雄鸡,名曰灶马。家长叩头毕,向灶神祷祝数语。祝毕,一手握雄鸡之颈,将鸡头向草料内推三次,一手将凉水向鸡头倾洒。鸡若惊战,便谓灶神将马接受。”
2、烙灶饼:灶神又称为本家司命,天水直呼为灶爷,属于五祀之一。祭灶节当日晚饭后,女主人要烙灶饼十二张,寓一年十二月。若逢闰年,则为十三张。灶饼薄厚若韭叶,大若碗口。烙好后先叠置灶头,之后点蜡焚香,磕头祭祀。接下来将每张掰出一点,抛于厨房顶上,意味恭献灶君受用,剩余分给孩子们食用。
3、献灶糖:天水祭灶习俗中献灶糖的目的非常明确,就是要把灶神的嘴涂甜,黏住灶神的嘴,让灶神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。
天水俗谚:“腊月二十三,打发灶爷上青天;腊月二十四,打发灶爷上柳树。”天水习俗中祭灶神时间一般为腊月二十三,但因这天过于忙乱,没有顾上,就可以是二十四。而腊月二十四祭灶其实古已有之。
天水把祭灶之日称为小年,从此,年已正式开始,一切避忌皆除,如扫舍、杀猪等便不再择日。
除夕(大年三十)
除夕又称除夜,俗指年终的最后一夜,农历大月为腊月三十日夜,农历小月为腊月二十九日夜,天水民间称当日为大年三十,当夜为三十晚上。其主要习俗有如下几项:
1、抢集:大年三十这一天,不管是不是乡镇的逢集日,但这天必须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集日。凡年事年货未备齐者,便早早地动身,赶往集镇,置办年货。因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,人们急急忙忙抢购,于是叫抢集。这天的货物价格波动极大,贵则可贵成天价,贱则可贱成垃圾。抢集最迟要在当天晌午后结束。
2、供天爷: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,天水城乡还要置天爷树,秦州城内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,在城壕或北关购买松树一株,也可在山上挖来松树一株,栽在当院,称为天爷树。
除夕这天在天爷树下摆上香案,献猪头一只,大盘两只(盘为大蒸馍,大若八寸碟子),供香、茶点时果,三扣九拜,行拜天爷礼。
现在则签天爷神牌,行祭拜礼。天爷神牌内容为“天地君亲师”;或详为“天地君亲师;本宅水火五祀”;“牛马二明王菩萨”。五祀指对门、户、井、灶、中 的祭祀。
3、贴春联:大年三十晚饭前,城乡家家户户要贴春联,专用红纸书写,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者用蓝纸或黄纸。
据载,春联最早见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所书的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”之句。《燕京岁时记·春联》载:“春联者,即桃符也。自入腊以后,即有文人墨客,在市肆檐下,书写春联,以图润笔。祭灶之后,即渐次粘挂,千门万户燃然一新。”
现如今在腊月下旬,天水城壕、城隍庙等处,书写春联者到处都是。
4、贴门神:和贴春联同时,天水城乡至今还有贴门神的习俗。《荆楚岁时记》载:“绘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,右郁垒,俗谓之门神。”
今天水门神已不再是神荼和郁垒,而前门是秦琼和尉迟恭,后门是魏徵或钟馗。并且,今天水城内门上还有贴福禄寿星、金童玉女或“福”字倒贴等吉祥图画的。
5、接先人:天黑后,家家户户主人和儿孙一道,挑一盏灯笼,端香马盘,香蜡纸裱,前去祖坟接先人,祖坟太远则在朝祖坟的方面某处。烧香点蜡,行跪拜礼,并鸣放鞭炮,寓接请先人。
之后将点燃的香带两炉返回。到家后,家内自有接应人鸣炮迎接。所带之香一炉插正堂里供桌上,一炉插厨房灶头。灯笼悬挂大门之上。
“先人”又叫“纸”,由冥资包就,上签本府先远之神,三代宗亲,列祖列宗姓氏,由后世子孙谨备冥资一封,在此春节佳时奉申至考妣之神位,并以此时起供奉到正月初三午后,送到坟园焚烧。包制冥资叫包纸,签写牌位叫服纸,接送叫接纸、送纸。
接来先人后,重供香蜡纸裱,先人按照先中间,后一左一右的顺序排列供奉,致祀三天三夜,至初三日叩送火化。
6、续香守岁:大年除夕夜守岁习俗在全国极为普遍。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载:“(除夕)各相与赠送,称曰馈岁,酒食相邀,称曰别岁;长幼聚饮,祝颂完备,称曰分岁;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守岁。”
7、烧头香,中国民间信俗,在春节期间,人们习惯于到寺庙上香。除夕子夜时分,许多人竞相赶早,争着到庙里上第一柱香,认为这样可带来好运。
烧头香能够延续至今,说明对于现代人来说,追求好运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。对于传统,我们完全可以剔除迷信的内核而保留真诚以及文化仪礼之形式。
2024年,天水的除夕习俗大致还会是以下几项内容:
1、吃年夜饭,多为饺子或扁食。扁食又名角子,与饺子均取更岁交子之义。
2、拜年,父辈给先人磕头,接下来子孙给上辈磕头。例如给父母拜年,则道:“爸爸妈妈,我给您磕头了!”之后磕头作揖,父母则说:“快起来。”接着给孩子们给压岁钱。
3、家人闲坐,饮酒品茗,围炉夜话,续香话旧,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等。其乐融融,其情洽洽,除夕夜年味在这一刻达到高潮
4、观天色:天水俗谚:“三十晚上没月亮,一时和一时不一样。”
大约在除夕夜宿时(今晚九点)左右,农人要观天色,预卜来年庄稼的长势。根据天色的晦明分四面八方,天黑则来年五谷丰收:较明清则歉收。
5、烧头香
天水地区在初一凌晨时分,当地人都要去附近神庙烧香。如果谁恰好在零时零分第一个烧香,那么他就抢到了“头香”,博得这一年好运气的头彩。
烧头香、抢头香的除夕习俗在整个天水是一件十分被人们重视的文化习俗。
我爹妈都是从农村出来的,家里边一直都按照都按照农村的习俗过年。
习俗,其实也没多少,年夜饭,要有鱼,意味着年年有余,还要由猪蹄,意味着要抓钱……
这习俗好像东北都有,前些日子,我逛市场,好家伙,二师兄的蹄子从南排到北,清一色处理完的猪蹄吵着叫卖。
在我爷爷奶奶那辈,还有祭祖的习俗。
我爷爷会跪着取下牌位,倒酒,上香,摆贡果,非常虔诚。
他有专门的盘子,杯子,杯子是小酒盅。
每次爷爷上贡时,都很虔诚。
老家农村的习俗,还有“点火堆”,我也不知道为啥,总之小时候回去过年,每次过年事,都会点一堆火。
当然,除此之外就是忌一些“话”。
鲁迅在《祝福》里说,鲁镇的祭祀与别处不同,有很多讲究,其中死了不能说死,得说老了。
也正因如此,这一天,我家里禁止我玩任何电子游戏,怕我说“死了”,“完了”。
同时,吃饺子不能蘸蒜酱,蒜酱要用葱酱代替,说吃蒜,容易招人算计,要吃葱,意味着一整年都聪明。
像我家,还有摆“十二月”的习惯,就是一种单人的纸牌游戏,从A到Q,意味着一月到十二月,最好是全开,不开的月份,意味着诸事可能不顺,一般情况下,一月总是顺的,因为A这一列总能摆开。
但我现在,已经忘了怎么玩了。
大年初一,要走,挨家挨户串门,小时候收压岁钱收到手软,一直以为,见人磕头就有钱,因此,我对初一过来拜年的人一顿磕头。
那一刻,我爷爷忽然明白,为啥当年抗战会有那么多汉奸了。
到了除夕这天,屋子里里外外都已经打扫干净,被褥衣袜也已经收拾得香香软软,年货也已经准备到停停当当。
于是父母就要开始准备做年夜饭。
农村人养了一年的鸡鸭,终于在这天派上用场。母亲烧好满满一锅开水,父亲就开始杀鸡,鸡血留着做血晃,鸡毛扫到一边预备年后小贩来收,和鸡毛一起留下的还有鸡胗皮。鸡胗皮据说是一味中药,攒的多了能卖到不少钱呢。
过年至少要杀三只鸡,公鸡做菜,母亲炖汤。农村的走地鸡天生地养,不吃饲料,味美汤鲜。去年炖了一只母鸡,被市里的亲戚们一抢而光,锅底都没了。今年多杀一只,好叫他们喝个尽兴。
当然也要准备满满一桌的年夜饭,年夜饭要有整头整尾的鱼,满满一盘烧鸡、千张红烧肉、豆腐皮包圆子、腊肉烧干子、芹菜炒肉、蒜苗炒肉、牛肉锅子。桌上至少八道菜,也有些人家要准备十道菜。
据父亲说,以前人人都穷,只能过年打个牙祭,因此鸡鸭鱼肉最受欢迎。现在人什么好吃的都吃过了,荤腥不再讨人喜欢,反而是青菜小炒类更受欢迎。他摇头说,这日子变好了,人还矫情了。
年夜饭做好了要先祭祖,给祖先们烧点纸钱,让他们也过个丰丰盛盛的丰富年。往年照例是女人不得沾手祖先们的钱钱,免得惹怒祖先。沾了女人手的钱钱祖先们收不到。等到我们这一代就不再顾忌这些,嗯,不要?哈哈,那就没得要了。
祭祖之后,要贴对联。
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接着就要放炮仗迎新年。山里人最要彩头,一准要买最长最响的在地上铺到长长的,如一条红色长龙一般,点燃后迅速跑开。
噼里啪啦噼里啪啦,炮竹一声声响,心花一朵朵开。
新年的大幕徐徐拉开了。
我这边就不一样了,我这边是全国的习俗,除夕要上班
今年又回不去了。放假晚,加上大雪封路,又只能在成都过年。
昨天我把菜买好,睡了一觉。起来给我弟转了两百块钱,让他给我爸妈送亮。
送亮,就是年三十是给已故的父母先辈烧纸钱。
我们那里,吃团年饭之前,要先送亮,告知黄土里的亲人们,过年了,我们来看你们了。
送亮没有固定的时间,反正就是在吃团年饭之前,带上鞭炮、纸钱、香烛,跪在坟前,絮絮叨叨和他们说着话,把鞭炮点燃,把纸钱焚烧,就可以了。
我之前写过一首小诗:
香烛纸钱一缕烟,
黄泉俗世两从前。
跪了膝下雪蒿草,
说声今年胜去年。
送亮其实也没有特别的讲究。
看起来只是一套过年必走的形式,做完就回家放鞭炮团年。大佬们都在玩{精选官网网址: www.vip333.Co }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!
不过,送亮也还是有一点点讲究。
那就是送亮的纸钱,一定得是自己花钱买的。
有人可能说了,废话,谁的纸钱不是自己买的。
那就得说到我现在这样的情况了。
如我这般,回不去的游子。
此时此刻,全天下的父母都在过年。那些逝者也都有人牵挂。每一个坟头前面,都有鞭炮的纸屑,有纸钱的灰烬。大佬们都在玩{精选官网网址: www.vip333.Co }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!
而我们这样的游子,父母坟前连一缕青烟都没有,那多孤独冷清。
可能此时此刻,就只有央求亲戚或者左邻右舍,帮忙烧一沓纸。
这沓纸必须要花钱买,“才有效果”。
钱是小事,但一定要自己花钱。哪怕你只给了一分钱,也作数,但不能不给。
烧钱的时候,还要在坟前念,“你儿子托我帮你把钱寄来了,快来领哦。他今年遇到雪灾,回不来,你要保佑他顺顺利利,发大财哟”。类似这样的话。
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,其实送亮和代为送亮显得有些荒谬。
但一地有一地的风俗,一代有一代的牵挂。
即便是面对山水和生死,面对难以跨越的灾难,我们还是能有办法,与黄土中我们的至亲遥相呼应。
人世间,可不就这些许的温暖吗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360直播网_NBA直播吧_欧洲杯2024直播体育赛事直播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本文作者:admin本文链接:https://872317.com/post/6.html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